:::

善心有樂 如影不離形

分類:成熟之美   2024/11/20


摘錄自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 活出美好人生」
作者:加措仁波切
錄音志工:宋應勤
後製:宋應勤、Maro

孟子說:「孔子登東山而小魯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觀於海者難為水,遊於聖人之門難為言。」只要視野拉大了,我們就會發現,之前斤斤計較的那些看似嚴重的大事,與廣闊的天地相比,都只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。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編狹的經驗,來斷定世間的種種。

從前,有位聰明的小和尚,每次跟學識較淺薄的師兄弟交談時,總是會生氣地罵對方:「你怎麼還是不懂?你的腦袋裡裝豆腐嗎?」任憑師父怎麽提點他,還是改不了。

有一天,小和尚到山上打柴時,遇到一隻小猴子。小和尚比手畫腳的教小猴子幫他拿汗巾,費了一番工夫,總算教會了,讓他覺得十分有趣。回到寺院後, 小和尚便告訴師父這件事。
師父便問:「為什麼師兄弟聽不懂你說的話,你就發脾氣。小猴子聽不懂,你反而覺得有趣呢?」
小和尚:「小猴子聽不懂是正常的,但師兄弟是人,應該聽得懂我說的道理吧。」

師父反問:「為什麼『應該』呢?每個人天生的悟性不同,後天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,悟性好不是誰的功勞,悟性差也不是誰的過錯,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很大的差異,怎麼能說『應該』怎麼樣?」

一種米養百種人,我們也許不習慣他人的所作所為,卻不表示他們一定是錯的。我們的視角有限,看待每件事情就如同盲人摸象一般,如果只從摸到的地方來描述大象的模樣,雖然不是全然的錯誤,卻也不完全正確。所以我們要虛心接納他人的意見與舉動,試著去理解其中的原由,藉此拓展自己的視野。要是他人的所作所為真的冒犯了我們,則應該要展現以柔克剛的包容心。

明朝官員楊翥剛搬到京城的時候,附近鄰居家的雞被偷了,便在鄰里間大聲叫罵:「我家的雞之前都不曾被偷遇,一定是被剛搬來的外地人偷去了。」楊翥的家人忿忿不平,想要前去理論, 楊翥卻淡淡地說:「這裡新搬入的又不只我們一家,何必隨之起舞呢?就隨他罵吧。」

另有一位相鄰的鄰居,每到下雨天,就會把自家院子裡的水排到楊家,讓楊家的積水情況更加嚴重。家人為此感到氣憤不已,但楊翥卻勸家人:「這日子晴天總比雨天多。」

當別人暴劣、失序時,我們可以轉身巧妙閃過,或是像棉花、海綿那般柔軟有彈性,就能保全雙方都不受傷害。否則遇到不合理或愚昧失智慧的人、事,因此氣憤或也起了抱怨心,甚或指責的行為,那是栽種不懂得迥避不理智的錯因惡果。所以這種兩敗俱傷,損人不利己的事,萬萬不可做啊。

古人造字極有智慧,人與人之間的扶持,成就了「人」這個字。當然人未成佛,自不免有情緒波動起伏的時候,盡量以善心待人,盡量處世圓融。怎麼做呢?關鍵就在於「寬容」這個善的態度。以善化解衝突,自然能起歡喜心,進而結下善緣、栽植善因。

虛空能包容一切,所以廣大無邊、圓融自在;大地能承載一切,所以生機勃勃、氣象萬千。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,不要隨隨便便就對別人的行為、言語看不慣,即便是自己的親人,也不要萌生強求心,要能隨緣自在,效法天地。永遠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,如果一個人的心胸能夠像虚空一樣包容萬物,這個人就一定不會活在痛苦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