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來源:讀者文摘
錄音志工:潘珮瑜
後製:Maro
成長過程中,我常聽到老師說類似這樣的話:「蒂娜對代數很有天分呢!」看奧運轉播時,我會聽到父母說:「這些體操選手天生就是這麼靈活。」經過游泳池時,我聽到母親說:「真不知道怎麼有人這麼會游泳。」
這些自然而然發出的無心之論,形塑了我對才能的認知與心態。我相信人們天生就有特定的才華和能力,如果不是與生俱來,就永遠不會有。於是我鮮少認真學代數,因為我看得出自己沒「天分」。我從沒嘗試過學體操,因為我「天生就不那麼靈活」。我也從沒踏進過泳池,因為「我完全不知道別人的水性怎麼那樣好。」
小時候沒有人告訴我,剛學代數誰都會覺得難,但如果堅持,多接近它,就能和數字培養出一生的友誼。沒有人告訴我,體操選手是因為不斷訓練才能變得那樣靈活,任何一個小孩的身體都可以透過經常鍛練和排演而脫胎換骨。也沒有人告訴我,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游泳,但只要專心投入、勤加練習,就能學會在水裡漂浮,在大海裡游泳。
沒有人告訴我,如果不斷嘗試再嘗試,從中找到樂趣,再難的事總有一天也會變得輕而易舉。這叫作「成長心態」——從內心深處相信你我都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,只是必須相信只要每天付出努力,不斷嘗試,永不放棄,就能變得更聰明,學會任何一種技能。
犯錯是大腦的生長劑
我是在餐桌上從女兒薩瑪雅身上學到成長心態的。我在整理資料時說:「糟糕,我怎麼會犯這種錯誤!」薩瑪雅立刻說:「媽,不用擔心,犯錯會促進你的大腦生長。」她語氣堅定,繼續說下去:「珊德拉老師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一直嘗試,大腦就會變得更強大、更聰明。媽,你必須繼續下去,一試再試。」
我的第一反應只覺得這說法很討喜,後來才意識到這句話寓意深遠。我從事現場表演,深知即使只是一個小錯誤,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。歌手和現場表演者都要承擔無意間犯錯的恐懼和心理負擔。於是我將女兒的話 「媽,不用擔心,犯錯會促進你的大腦生長」 寫下來,裝進相框,掛在房間,每天看,也每天省思。有很多日子,這句話讓我放下負擔,稍得喘息。一句出自幼童口中的簡單話語,讓我意識到我們容易為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標準,「完美主義」讓我們壓力重重。我們的教育很早就開始培養我們害怕犯錯。小時候我們因為犯錯而被指責,也看到父母為自己犯的過錯而痛苦。耳濡目染之下,我們就一輩子接受了這個有害的觀念。
我們都應記住,犯錯沒有關係,是成長和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。然而大家普遍抱持的觀念恰恰相反。我們根深柢固地相信錯誤將轉化為某種懲罰,錯誤永遠是不好的,成功的人從來不犯錯。很多人一輩子不曾嘗試做某些事,只因為對失敗的恐懼讓人一步都跨不出去。若有人告訴我們「失敗」還有不同的定義,我們就會更勇於冒險,也會更快樂。
美國作家艾伯特.哈伯德說:「一個人所能犯的最大錯誤,就是害怕犯錯。」
我們對於「失敗」和「錯誤」的定義很有問題。一般人深深畏懼「失敗」和「犯錯」,還把這樣的觀念傳承給下一代。事實是,如果我們這樣害怕失敗,如何能卓越、多才多藝、天不怕地不怕呢?
這樣教孩子
布萊克利小的時候,她父親每個週末都問她同樣的問題:「莎拉,你這星期做哪些事情失敗了?」
他不在乎莎拉完成了什麼,或者考試和作業分數多高。他想知道的是她嘗試過什麼事情,但失敗了。當她說出失敗與犯錯的經驗,父親會和她擊掌。
注意到她父親在做什麼嗎?他在重新架設莎拉的想法,讓她相信犯錯和失敗不要緊,那是人生旅程很重要的一部分。更重要的是他在提醒莎拉,即使失敗了,父親仍然愛她、肯定她。每個週末父女之間的簡單儀式,培養了布萊克利勇於冒險的創業精神,讓她明白連她的失敗和錯誤都有人支持。
所以儘管問自己和孩子:「我們這星期嘗試過什麼事情,但失敗了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