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園地

世界冰冷哲學是篝火

上架日期:2025-10-01
生命之歌
臉書愛智者書窩
鄭郁芳
鄭郁芳

文章摘錄自 : 臉書愛智者書窩 
作者 : 鐘穎
 

● 如果你需要幸福,不妨想想:

「欲望總是把它們的滿足當作人的最後目標來哄騙我們,一旦達成之後,願望就不再是願望,而是被忘記的古董。」— 叔本華

欲望和需求並不相同,如作者所說,誤將兩者劃上等號,是我們覺得不幸的原因。

欲望不會得到滿足,它只會不停提高標準,讓我們累死在追逐的過程中。

亞歷山大東征印度前拜訪了哲學家戴奧真尼斯,而他正光著身體在河邊曬太陽。

於是亞歷山大問:「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嗎?」

戴奧真尼斯回答:「只要你往旁邊站一點就行了,因為你擋到我曬太陽了。」

亞歷山大羨慕他的灑脫,不由得說道:「如果有來生,我希望神能把我變成戴奧真尼斯。」

於是戴奧真尼斯問他:「你現在在忙什麼?」亞歷山大回答:「我要去印度,去征服世界。」

「征服世界後你要做什麼?」戴奧真尼斯問。

「然後我就會休息。」亞歷山大回答。

戴奧真尼斯哈哈大笑:「你現在不就可以休息了嗎?我告訴你,人永遠無法征服世界,因為永遠有東西需要征服。要是你現在不休息,你就永遠不能休息。」

很多時候,我們一開始就擁有了自己想要的結局。


● 如果你覺得孤單,不妨想想:

「我們總是先揚起塵土,然後抱怨自己看不見。」— 柏克萊

有時孤單是自己造成的,是我們先在心理上拒絕了他人,所以我們才會感覺被他人給拒絕。

人際關係的法則之一,是世界會根據我們對它的假設來做回應。如果我們感覺被世界拋棄,可以先想想,自己是不是無意識地先拋棄了世界。

等待回應,等待關心的人不是只有我們,試著將自憐的眼光暫時移開,假以時日,就會收穫你想要的友誼。

不僅是人際關係,金錢與成就也有類似的情形。我們若覺得財富與地位不道德,就會無形中將它推遠。

貧窮是一種狀態,不是一項美德。


哲學經常被視為一種思維的習慣或生活的態度,我們仰賴它指引自己人生的方向。

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厚重的哲學著作,有時人需要的是一句話,以及對它的沉思。

少了後者,前者就只會停留在眼球;少了前者,我們的腦裡就會失去思索的對象。

這是為何在冰冷的世界中,哲學金句永遠是照亮和溫暖我們的篝火。

 

「從今以後,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,去過你想過的人生。」— 梭羅


這句話應該不需要我多解釋了,人之所以痛苦,部份是由於我們的執著,部分是由於我們的軟弱。

「應該」會給人安全感,但卻會削弱我們的效能感,讓我們覺得自己沒資格當人生的主人。

人與召喚是雙向奔赴的。只有你奔向召喚,召喚才會奔向你。只有你起身尋找它,它才會起身尋找你。

意義也是一樣。人生根本沒有意義。除非你開始創造。但「應該」通常只會壓抑我們的創造。

大學畢業後應該繼續往上考,結了婚就不應該離婚,或者就算國旅爛又貴,車庫裡還是得停一輛休旅車。


願你如老妖(我),業配時臉不紅氣不喘。

願你如卡繆,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。

#理解黑暗心存光明
#世界冰冷哲學是篝火
 

回頂端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