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
視障牧師林德昌,是出生於花蓮縣豐濱鄉圭安部落的原住民,他的聲音低沉有魅力,在音樂佈道的歷程中找到人生的光明。他年幼時發燒損壞了視神經,開刀失敗後父母特別搬到台北,12歲進入啟明學校就讀國高中共六年,學點字、打字機筆記,柔道、音樂、按摩等等的技能。在學校快樂的生活是短暫的,他發現進入社會的工作選擇只有按摩一途,做了三年的盲人按摩,賺很多錢但不開心,每天過著醉生夢死、吃喝嫖賭的生活。回想三十年前的社會現實,當時的他很不甘心,心中吶喊著盲人除了按摩和算命還能做什麼?每天很鬱卒,當時內心很黑暗,甚至想自殺。某天,他參加教會主日崇拜,當天的視障牧師很會講道,一句 “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”讓他深受感動,向神禱告,他也想當牧師。
耶穌會引領你找到新的道路
當他二十一歲時遇到劉俠,伊甸基金會的創辦人,劉俠告訴他信耶穌能救他,要他相信耶穌是道路會引領他找到新的道路。果然耶穌為他鋪好一條服侍神的道路: 21歲信耶穌受洗、24歲讀神學院、27歲做傳道、40歲做牧師、45歲宣教師。因著視力的障礙,不利於在教會的行政工作,他神學院畢業後,進入伊甸基金會的伊甸喜樂合唱團,從底層做到處長。
三十年前,中華福音神學院未曾有視障學生,因德昌牧師堅定的信念,神學院給他一個條件式入學的方案,就是先與明眼人結婚才能入學,神也回應他的渴求,將姐妹陳美如帶入他的生命,開啟了他在神學院四年學士、三年碩士的求學歷程。盲人讀神學院,除了每日要安排兩小時的報讀志工,太太要幫忙錄音、寫作業,他則是用打字機做筆記,每一篇的報告都是眾人協助的結晶。而神學院畢業後加入伊甸基金會,幫助盲人自立更生,辦錄音班的種種經歷。讓他深信施比受更有福,只要有助人利他的心,許多事都會自然成就。
與其詛咒黑夜,不如點燃光明
主持人很好奇的詢問德昌牧師擔任牧師的條件有哪些?對於其他想要加入神職的視障者又有什麼建議呢? 德昌牧師語重心長的說,目前台灣盲人牧師大約三十位,盲人要在教會擔任神職很難,可以去教會的福音機構或社福團體服務,大家都是跟隨上帝,有共同的目標。而要擔任牧師的這個職務,首先要很清楚上帝的感動,自己悔改認罪、得救、受洗、固定禮拜,有渴慕做神職,有良善的意圖,上帝便會指引明路。德昌牧師以本身的經驗與主持人分享,盲人有雙重黑暗,一是身體一是心理,他的人生座右銘是與其詛咒黑夜,不如點燃光明,面對迷惘與未知,去做就對了 “Mission, Action and more Action!”
明天要更好,今天先做好
德昌牧師感受到神的恩典和指引無所不在,他參加雙連協會成長班後萌生了創立生命光茶友會的想法,他向上帝禱告,上帝也回應了他的感動。台北分會成立已滿一年,日後還有設立高雄及台中分會的計畫。
德昌牧師帶著一群60歲以上固定聚會的成員,在這裡有老伴和老友,一起唱老歌,學老本理財及各式老健康的知識,除了談論生死,關照身心靈的健康,進而建立一個老幸福的團體。節目的最後,德昌牧師用他優美的歌聲獻唱一曲原住民詩歌: 我的幫助從何而來,從照天地的耶和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