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23. 工研院聲服社專訪-互補的友誼(上)

第 59 期

工研院聲服社的Tina是有聲書學會長期以來的合作好夥伴,熱心且充滿活力的Tina今年也與我們共同完成了多項活動,其中包括學會第一次的淨灘體驗、視障者的苔球課程等,甚至為了學會VIP數位學習平台搬移主機的經費發起了募款!這些無私的付出,我們心存感激也非常感動。而這期的聲之旅,我們特別邀請了這位特別嘉賓,與我們分享和有聲書學會一起走過許多的歷程故事:

1. Tina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接觸到有聲書學會?
會接觸到有聲書學會是因為工作很忙碌,但希望工作之餘也能夠做公益相關或自己想做的事情,所以後來加入了聲服社。但是加入沒多久,社長就要離職了,因此他把社團交給我。但是他交給我後,當時我們合作的視障團體沒有辦法繼續和我們合作,所以社團其實有一段空窗期。而這段時間我剛好去IC之音電台接受訪談,訪談結束後和主持人談到這件事情,她說前陣子剛好訪問了有聲書學會的王博士,因此他將王博士的名片給我,而我也打電話和王博士聯絡,就是這樣的因緣際會和學會結下了因緣。

2. 聲服社是一個什麼樣的社團?
當初社長因為是研究人員,所以建立之初開始於一個研發。他的視力不是很好,所以當時他研發出了眼底檢查的技術,也因為研發了這樣的技術,需要和醫生做配合,因此他常常到鄉下做義診。慢慢的有一些醫生會給他建議,希望他能夠將社團再擴大一點,例如唸有聲書提供視障者瞭解更多的資訊,因此成立了聲服社。

3. 為何會選擇加入聲服社呢?
從小到大我經常參加朗讀比賽,身邊的人覺得我的聲音很好聽,我也發現自己好像有這樣的天賦、這份工作也滿適合我的。所以後來加入了聲服社,而我也覺得工作之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一起做這件事情很好。

4. 每一週會有固定的社課時間嗎?
我們的社團很有趣,不太像其他社團會常常有聚會接觸或聯繫。如果以疫情前的情況來說,每年我會辦兩次的集中錄音,社員只會在這兩次集合。平常的話,如果學會有交給我們一些案子,我就會再將資料pass給有意願做這項服務的社員。雖然在過程中很少聯絡,不過我們偶爾都會交換一些錄音技巧和心得。因為我們都是各自在家裡錄音,因此常常錄完後聆聽音檔都覺得品質沒有很好。同仁就會特別研究如何讓麥克風噴麥的情形降低,或是讓空靈的雜音降低,像是有些人會加班在辦公室錄音、用紙箱把麥克風裹起來,甚至躲在衣櫥裡錄音。而當我們要做大集合錄音的時候,大家也都很樂意參與。

5. 大集合錄音室什麼樣的形式呢?
我後來發現大家在家裡錄音的品質並沒有很好,所以我請了專業的錄音老師和租借教室,將大家集合起來在錄音室裡一起錄音。一次大概可以錄16篇左右的文章,老師也會稍微幫我做一下剪輯和修正,再交給學會。因為大家都在同一間教室下錄音,所以也會互相觀摩聲音表達的方式,從中也發現大家在錄製哪些部分較沒有信心或是缺乏技巧,再進一步邀請知名的業師指導。

6. 錄製有聲書對妳的收穫是什麼?
經由錄音的過程,我能夠看到一些好書或短文。後來我也發現一般的閱讀我們可能看完一頁就過了,但是要錄成有聲書會多唸幾次,在唸的過程中會慢慢製造出一個情境,也會開始設計這篇短文在這個情境會需要做哪些情感的表達,透過聲音也看看會不會有人和我一樣有共鳴。我覺得最大的收穫也是因為我平常講話的速度非常快,但是唸有聲書需要刻意放慢語速,咬字才會比較清楚。而這件事情對我在工作需要報告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,有了錄音訓練讓我開始思考這次的報告,會想要怎麼表達、如何將最重要的重點講清楚。我也在錄音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成長,連續好幾年成為公司尾牙活動的主持人。

7. Tina在遇到有聲書學會之前,有接觸過視障者嗎?
沒有。當時王博士剛好還在新竹工作,因此我和他約在一間義大利餐廳吃飯,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觸視障者。那時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引導一位視障者,所以當時的心裡面還滿慌的。因為很想幫他,可是又不知道可以如何協助。當時還差點將王博士從樓梯上跌下來,現在回想起來雖然滿糗的,但也是很有趣的回憶!

8. Tina後來都是如何和王博士溝通的呢?
這是我剛開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,王博士和我說可以寄Email給他,但是我心想「要怎麼寫?他收的到嗎?他要怎麼知道收到了呢?」,因為當時還不知道視障者會用電腦,所以對這些問題都想不通。後來王博士第一次回我信之後,我才知道原來他真的收的到信。第一次寄信也非常有趣,當時我想說博士看不到,所以要把Email的字放得非常非常大,是已經超出一般介面的大小。後來過兩天想到這件事,自己又覺得特別好笑。

下集待續...

23. 工研院聲服社專訪-互補的友誼(上)
23. 工研院聲服社專訪-互補的友誼(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