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多說好話,就可以減少摩擦

分類:成熟之美   2017/08/07

多說好話,就可以減少摩擦

錄音:林瑋婷
後製:張靖煒

想規勸他人,要少一點針對,也要少一點嚴苛的指責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,多體貼對方的感受。

有位神父最近觀察到一個情況,每當他傳道的時候,聽眾之中有好幾個總是會打瞌睡,有的人甚至還非常不禮貌地鼾聲大作。
偏偏這些人在別的神父傳道時,卻一個個都能精神抖擻,凝神專注,甚至連眼睛都不曾眨一下。
有一回,這神父傳道完之後,忍不住滿腹疑問地走到一位剛醒來的信眾身邊問道:「為什麼你在我傳道時都會打瞌睡,在別的神父傳道時卻不會呢?」
這聽眾聽了,先是打了個哈欠,然後伸了伸懶腰說出理由:「原因很簡單啊!因為你傳道的時候,我們絲毫不會懷疑你說的話是否正確。但是,其他神父來向我們傳道的時候,我們可不敢有這樣的想法,所以,我們不得不好好地監視他、盯住他。」
神父雖然心中仍有些困惑,但聽見信眾如此肯定自己,不覺有些飄飄然,對於信徒的話就毫不懷疑地接受了。

當神父開心地接受信眾的理由時,想必不少人莞爾,當然也讓人對這名信徒的機智回應深感佩服吧!
從另一個角度看,明明是聽講聽到打瞌睡,明明是這位神父演講不如別的神父精彩,但信眾卻還能想如此漂亮的說詞,體貼保護神父的面子問題,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及的。
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在待人應對時,都習慣直接回應,總是忘了關照別人的想法與感受,忽略了體貼他人的情緒,以致人際互動時增添了不少摩擦,若是雙方互有心結,見面對話總是針鋒相對,不見和氣,爭執便一觸即發,好像下面這個例子。

有位美國牧師剛從英國訪問回來,正準備搭火車返回家鄉,一走進車站大廳,就碰上了所屬教區的一位居民。
「拉姆先生,你怎麼在這裡?難道小鎮出了什麼事?」牧師擔心地問道。
「是的,牧師先生,發生了一件悲慘的事。唉!就在你離開美國之後不久,一場龍捲風捲走了我的家。」拉姆哀怨地說。
牧師搖了搖頭說:「親愛的,我就知道!我一點也不覺得驚奇,拉姆,你還記得嗎?我早就警告過你了,你卻一點也不聽,依然故我,一味放縱自己,還偏執地用錯誤的生活態度,這真是惡有惡報,誰都無法迴避啊!」
拉姆聽了,很不以為然地說:「牧師先生,就我所知,那場龍捲風似乎也把你的家給捲走了!」
「喔,是嗎?」牧師聽了驚呼一聲,但旋即便冷靜下來:「阿門,上帝以為我去了英國之後便再也不回家了!」

牧師用機智為自己解了圍,但是恐怕很難圓融兩個人的關係了,當牧師不懂將心比心,體會別人受災的心情,還硬要把慘劇歸給因果,甚至在別人身心俱疲的時候大加斥責,顯然十分不通人情。
想規勸他人,要少一點針對,也要少一點嚴苛的指責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問題。多體貼對方的感受,然後順著這份體貼心,尋找對方較能接受的勸告,如此一來,才能真正達到圓滿勸諫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