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幸福之門並未上鎖

分類:生命之歌   2024/12/20


摘錄自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 活出美好人生」
作者:加措仁波切
錄音志工:宋應勤
後製:宋應勤、Maro

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爾弗雷德·阿德勒是西方心理學界三大巨頭之一,也是一位最在意「心的態度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。他認為:「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麼,而是如何運用你所擁有的東西。」如果過去你總是不滿意自己的生活,覺得生命充滿困難,日子過得不甚順遂,學著改變心裡對自己的看法,練習接納自我。

有一個年輕人總是抱怨自己貧窮,命不好,運氣也差。他經常自怨自艾地說:「我要是能有一大筆錢該有多好!那樣的話,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了。」有一天,他又這樣說的時候,碰巧有位老工匠從旁走過。工匠聽了他的話,於是問這位年輕人:「你為什麼要抱怨呢?你不知道你自己其實已經很富有了嗎?” 「我哪裡富有?」年輕人困惑不解,「我的財富在哪裡? 「比如你的眼睛,你願意拿自己的一隻眼睛换些金銀財寶嗎?」年輕人慌忙說:「這說的是什麼話呀?我的眼睛怎麼可以拿來換呢? 」工匠又問:「那麼,讓我砍下你一雙手或一雙腳吧!我可以給你很多黃金你要嗎?」「不,不行,我絕對不會用自己的雙手或雙腳換取黃金。」年輕人驚慌地說。就在這個時候,老工匠說:「現在你知道了吧?你十分富有,為什麼你還在抱怨自己的命不好,運氣差呢?請你記住我的話:身體健康和心靈平安喜樂是無價之寶,就算是滿屋的金銀財寶也買不到。」

這是土耳其一則流傳很久的民間故事,故事寓意放諸四海、放諸古今皆可。就像西方的阿德勒認為,我們人不是由外在經驗所決定,而是由我們的心賦予經驗意義,再來決定我們是什麽樣的自己。這也就是佛說的一切由心造的道理。在哲學家岸見一郎的「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行動指標」中描述:
1. 人生的意義,要靠自己給予
2. 不害怕失敗,才能夠真正向前邁進
3. 不要用「人生的謊言」來逃避自己的課題
4. 拋掉過去,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
5. 抱持「樂觀」主義,而不是「樂天」主義
6. 從做得到的事開始,就是改變世界的起步

經常聽到老人家知足地說,平安就是福。的確,簡單而微小的幸福中,就在每天看似細碎、微不足道的人與人的平凡互動中。做一個人,不需要天天大風大浪、大鳴大放才叫精采,這個世界也不需要人人都激進喧鬧才叫美好。重要的是,佛說眾生盡皆平等。做人無關背景,無關學識,無關財富,佛眼之前,人人相同。

菩提是覺,薩埵是有情,菩薩,便是覺有情。以有情對待父母、伴侶、孩子及一切眾生,也覺知人人有各自已經具足的美好和精采,只等待自己去認出、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美好和幸福,那麽日子就容易簡單不複雜。心就能夠在看似平凡不起眼的日子裡,認出幸福滿盈的真實和具足。

無論在什麽時候,無論在什麽地方,我們都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。人生中充滿了機會,也充滿了平平常常的小事。世界多彩多姿,不需要人人都拼做驚天動地的大人物。做一個小人物,給一個可愛的孩子做個稱職的父母,陪伴他快樂成長。給一對老人做孝順的子女,陪伴他們安祥離去。還有,給你的另一半做幸福的另一半,陪他(她)簡單而幸福地過這一輩子。